此外,上半年我国外贸还有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在外贸主体结构中,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
一带一路和草原之路对接,对蒙古国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已通过决议,与中国接近的两段南线铁路将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轨。
蒙古国国务部长恩赫赛汗曾表示,蒙古国地处中俄两个大国、大市场中间,地缘位置十分重要,过境运输地位凸显。蒙古国国土面积约157万平方公里,大于内蒙古的118万平方公里,但人口数量却不到内蒙古的八分之一。内蒙古有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是以羊绒产品闻名的鄂尔多斯集团以及乳业巨头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加强合作为蒙古国经济发展添动能根据规划,总投资约500亿美元的草原之路倡议由5个项目组成,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以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等。开拓市场为蒙古国经济振兴挖潜力当前,受国际市场煤、铜等矿产资源价格下跌冲击,蒙古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谷。
据估计,这三家企业去年的总产值超过蒙古国2015年的GDP国际能源署(IEA)称,全球石油市场本十年面临严重供应过剩局面,因为在供应充足增长的情况下,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将导致需求进入平台期。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80%,中央企业改制面超过90%,股权多元化比例达67.7%。
如果考虑政策性降价让利因素,中央企业16月整体效益增速将超过10%。广东、重庆、上海等地在改革、考核、分配、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管理的有益探索。央企16月整体效益增速将超过10%,上半年电信企业采取提速降费、流量不清零以及取消京津冀漫游费等措施,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下调,石油石化企业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这些政策性降价让利或降低加工业、服务业经营成本合计约1050亿元。中央企业有38家企业上半年效益同比增幅超过10%,16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30%。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了企业效益下降的幅度是在收窄的,所以随着整个经济增长逐步转稳,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也开始逐步趋向平稳。国企经济的质量和内涵也已出现较明显的提升。
一是产业结构性失衡,二是产品结构性过剩,三是动力结构性错配。5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5.1%。中央企业6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高于近两年月均水平。有49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2家企业增幅超过20%。
服务业PMI明显回升,6月份为53.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落后明显回升,表明服务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企业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显示出工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在加快。6、国有经济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15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12.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8个百分点。
28个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的签订,2016年中央奖补资金已向地方拨付到位。上半年国企利润继续下降,国有企业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受需求不足和综合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亏损面扩大,部分行业全行业亏损,面临倒闭破产压力的企业增多。6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6.2%,比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56家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下降。
而高耗能投资,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速在回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工业产品的供求关系有积极的变化。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了一些波折。2016年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国有企业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CPI重返2时代、PPI负增长大幅度收窄、企业利润增速的转正等都表明中国国有企业和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3、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有多方面体现:1、产业结构继续改善。
中央企业中的亏损企业扭亏减亏幅度增大。5月PPI降幅收窄至-2.8%,环比上涨0.5%,今年以来连续5个月降幅收窄,显示工业产品的供求关系有积极的变化。
15月份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为32.5%,提升1.3个百分点。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共制定出台国企国资改革文件394件。
4、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今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举措三去一降一补,上半年开始见效,目前国有企业总量持续回稳和微观困难加深相互交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然处在胶着状态。4、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步伐稳健。3、钢铁煤炭产能压减推进。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3、中央企业扭亏减亏幅度增大。年初以来,工业企业各月利润均保持增长,改变了2015年利润下降局面,6月份继续延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各地国资委普遍开展了企业功能界定工作,目前已有17个省、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明确了监管企业的分类标准,许多已落实到企业。其中,16家中央企业效益增幅超过30%,38家企业上半年效益同比增幅超过10%。
上半年,受石油、煤炭、钢铁、有色、电力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或政策性下调影响,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6%。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4%。
国企企稳回升迹象明显,主营收入呈良性趋势从今年上半年宏观政策实践和经济运行实际来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的亏损收入占其主营收入的比重朝着良性趋势发展。在这些政策措施影响下,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明显,决定中长期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正在初步聚合。3、重化、能源、制造等行业产能过剩,承受压力大。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阶段基本结束,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1、改革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文件体系基本建立。
15月粗钢产量下降1.4%,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分类改革扎实起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提出了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化工业、能源、装备制造等等,不仅承担着在市场上不断地增加经济效益的任务,而且也承担着其他的一些社会责任,包括一些重大基础研发等方面的责任。国有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稳中向好,营业收入降幅收窄,呈现总体放缓、缓中分化、分中趋优的基本态势。
但是,也要看到固定资产投资额中高技术投资、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重在提升。但是,国企负责人改革动力机制未形成,对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观望状态明显。